近年來,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,金鳳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創新服務模式,著力打造居民身邊的“精神家園”,真正實現文化服務“零距離”。
開展惠民演出 提供藝術享受
“6月3日在楓林灣小鎮演出,6月10日在閱彩城演出,6月24日在滿城北街街道滿春園社區演出……”在金鳳區6月份的文化惠民演出安排表上,密密麻麻地列著36場演出,包含戲曲、歌曲、相聲等多種藝術形式。
“紅歌主題的惠民演出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,也用音符為社區文化建設注入‘紅色動能’。”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楓林灣社區黨委副書記杜學萍說,6月3日在楓林灣小鎮舉辦的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大量居民參與。演出中,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《唱支山歌給黨聽》等經典紅歌輪番唱響,社區居民也在嘹亮歌聲中凝聚了人心、增進了感情。
“逛街的時候還能順便欣賞文藝演出,真不錯!”“家門口的演出越來越多了,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!”……6月10日,在閱彩城廣場上,金鳳區的文化惠民演出不僅為周邊居民,也為逛街路過的市民提供了藝術享受,精彩的節目贏得了人們的熱情掌聲。
金鳳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金鳳區將繼續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,計劃舉辦廣場演出200場、送戲下鄉100場,覆蓋金鳳區各個社區和村莊,內容緊密圍繞群眾需求,貼近實際、貼近生活、貼近群眾,包括歌舞、戲曲、小品、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,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欣賞到高質量文藝演出。
完善文化陣地 豐盈精神糧倉
“我們喜歡看本土故事,能不能多演點咱村里的事?”6月10日,在良田鎮園林村,當一場文藝匯演結束后,村民的建議被良田鎮文化志愿者記在了“需求賬本”上。如今,由鎮里文藝愛好者組成的良田情藝術隊,正帶著原創小品《彩禮新風》、原創歌曲《我家住在大美良田》走村串戶,為村民講述身邊的移風易俗案例、產業發展故事。演員是種地的農民、返鄉的大學生,演出地點就在田間地頭。
走進良田鎮,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文化活動室、農家書屋等陣地串聯起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,成為群眾家門口的“精神糧倉”。良田鎮通過整合資源、統籌規劃,配齊圖書閱覽室、兒童之家、百姓大講堂等功能區域,實現了基層文化陣地全覆蓋。通過整合村級辦公場所、閑置用房等資源,累計建成文化廣場15個、農家書屋10家、村史館3座,讓村民“出門見文化,抬腳進陣地”。
豐登鎮則將老年大學建在了村民家門口。豐登鎮永豐村持續深化“塞上樂齡大學”社區老年教育項目,為老年學員搭建了一個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的溫馨家園。今年,該老年大學開設了聲樂班、電子琴班和民族舞班三門特色課程,共計132課時。這些課程不僅讓學員學到了新知識、新技能,更讓他們在互動與交流中結識新朋友、增進鄰里情。此外,今年豐登鎮的文化大舞臺、文化廣場、文化長廊等村級群眾活動場所也將相繼進行改造煥新,以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。
打造書香綠洲 構筑理想家園
炎炎夏日里,金鳳悅書房成為市民避暑充電的“書香綠洲”。
6月11日,走進位于五里宜居小區的金鳳悅書房,撲面而來的書香令人頓覺神清氣爽。“以前讀書學習非得去圖書館,離家遠,特別不方便。如今悅書房就建在家門口,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。”正在該悅書房復習考試的一位居民說,除了在此學習“充電”外,每周末她還會把孩子帶過來寫作業,離開時,孩子也總會借閱幾本圖書拿回家看。
金鳳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已建成并免費開放的20處金鳳悅書房基本覆蓋了金鳳區轄區,投放的10萬余冊圖書涵蓋文學、藝術、百科、歷史、哲學等22個類別,各種期刊、報紙品類豐富,極大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需求,已成為廣大市民讀書、學習、交流、休閑的“一站式”閱讀空間。
除了免費閱讀,金鳳悅書房還實現了WiFi全面覆蓋,讀者可通過手機進行線上閱讀。借閱系統也已接入銀川市圖書館的系統平臺,讀者持借閱證或讀者卡,可在市圖書館及市轄三區圖書館借閱圖書,實現通借通還,讓居民的“理想家園”觸手可及。(記者 劉旭卓)